老年人的心理护理(4)
什么是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也称精神护理,它是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暗示、诱导、联想等来影响人的心理,从而调节人的情绪和感受。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既是对客观事物的体验,也是一种主观的反应。也可以说情绪完全是一个人对外界刺激的某种感受。例如:高兴与忧愁、愉快与悲伤、欣慰与苦闷、快乐与痛苦、喜悦与憎恶、振奋与萎靡等等都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
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1、生理功能衰退
2、社会角色改变
3、家庭生活的变迁
4、躯体疾病的影响
5、死亡临近
1、生理功能衰退
随着年龄的增加,大脑细胞逐渐发生萎缩并减少,导致精神活动减弱。反应迟钝,记忆能力减退,尤其表现在近期记忆方面。加之听力及视力的衰退,可导致老年人情绪变化向两方面发展。一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不敏感,表情冷淡,处事冷漠;另一方面可能出现情绪变化快、幅度大、易激动,有时情绪不能自控等。
2、社会角色改变
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出现的问题。虽然说退休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退休后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据有关方面的调查,工人退休后虽然说离开工作岗位,常常有一种“人走茶凉的”感觉,但他们脱离繁忙的工作岗位,更有充裕的时间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则不同,他们在位时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离退休后,从昔日紧张有序的工作中突然松弛下来,生活的重心变成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并因无事所干的现状与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发生冲突,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失落、孤独和焦虑。即出现了离退休综合征,一般发生在60-65岁年龄段。
3、家庭生活的变迁
孩子长大了,离开身边。退休了离开了同事,生活的圈子一下缩小,难免会寂寞孤独。如果再发生一些负性生活事件,比如丧偶、离异,孩子违法犯罪等,这对老年人的情绪是很大的影响,而且是持久而深刻的,甚至还会使部分老年人出现性格上的变化和扭曲。
4、躯体疾病的影响
一般人到了老年,各种慢性疾病随之出现,例如糖料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及关节炎等,疾病常导致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常使老年人会出现各种消极的情绪如悲观,焦虑及恐慌等不良的情绪。据专家统计,在老年人中,无疾而终的老年人大约占老年人总数的2%-3%,所以疾病尤其是严重疾病造成老年人心理压力的重要原因。
5、死亡临近
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疾病的日益加重,老人会产生失去生命的恐慌感,随着身体各种功能衰退,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快完了,因而精神萎靡,情绪低落,甚至绝望,这就牵扯到了临终护理。
上一条: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3)
下一条: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5)
相关视频 家政常识
http://kj.kxrjkj.com/newsxxt1f1-178_3908.html
加积分成功
- 大量招聘保姆月嫂保洁等家政服务人员,推荐人员过来,还给中介绍费用哦!qq: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