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发育三个阶段(3)
10-12个月婴儿心理发育
10个月的孩子已有个体的特征性,有的孩子表现得活泼、有的沉静、有的灵活、有的呆板。如有的孩子不让别人抢走他手中的玩具或吃的东西;而有的孩子见别人有什么玩具都想要什么;有的孩子则显得很大方,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与别人一起分享;有的孩子整天不声不响;
此外这时期宝宝具有明显的记忆力,能认识自己的玩具、衣物。还能指出自己身上的器官,如头、眼、鼻、口等。而思维发育程度较低,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叫做前语言思维,表现为有目的地用东西来解决问题,如可找到藏在某地方的物体。孩子的好奇心逐渐增强,喜欢到处触摸,到处看。孩子常常把家里的抽屉打开,把每件东西都拿出来看看、玩玩,如果有箱子,他就会钻进去,还会把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常常因拿不下来而发急。
儿童的心理随着大脑的发育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不同心理特征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行的,同一心理特点的发展速度也是不平衡的,可以在某个时期发展十分迅速而在其它的时期则较缓慢。儿童的动作行为和心理特点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关键时期,过早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放任不管也不利于孩子潜能的发挥,只有当家长、老师了解什么时候是儿童言语、动作、思维等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才会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儿童心理发育的特点
1、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生活的愿望,特别是劳动和学习活动的需要。
同时,随着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增长,父母也会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儿童独立地担负某些简单的职责,如穿衣、吃饭、收拾玩具等等。开始要求儿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生活活动。但是,学龄前儿童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自己的行动,其知识经验还非常缺乏,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儿童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种新的需要跟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之间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而游戏活动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心理的主要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而也就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2、各种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只是刚刚开始发展。
他们一般不能给事物下抽象的定义,而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例如:花是好看的,水果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东西等等。学前儿童也能掌握数的概念和进行计算,但是同样需要直观形象的不断支持和强化,否则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学龄前儿童还是受外界印象的调节支配的,很容易受外界新颖事物的吸引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很差的。当然,在整个学前时期内,在教育影响下,这种特点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一般说来,从幼儿园中班开始,特别是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和稳定性都在不断增长着,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准备了重要条件。
上一条: 婴幼儿心理发育三阶段2
下一条: 婴幼儿心理发育三阶段4
相关视频 家政常识
http://kj.kxrjkj.com/newsxxt1f1-195_3908.html
加积分成功
- 大量招聘保姆月嫂保洁等家政服务人员,推荐人员过来,还给中介绍费用哦!qq:
微信:
微信: